1.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

2.美元贬值对原油价格有什么影响?

3.原油储量增长

4.现货原油行情趋势怎么看的

5.原油 美元 黄金 利率 外汇 关系联系(期货)

6.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九十年代的油价_90年代一桶原油价格表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

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

早在公元前10世纪之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古国已经集天然沥青,用于建筑、防腐、粘合、装饰、制药,古埃及人甚至能估算油苗中渗出石油的数量。楔形文字中也有关于在死海沿岸集天然石油的记载。

扩展资料:

近代石油的历史大周期:

1、20世纪70年代:1960年第三世界产油国联合成立了OPEC,陆续对石油实行国有化。期间借两次石油危机之机提高石油价格。一次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OPEC成员国陆续提出减量提价方案。另一次是伊朗首先爆发革命,两伊战争爆发,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中断,油价大涨。

2、20世纪80~90年代:受两次石油危机影响,国际原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以俄罗斯、委内瑞拉为代表的非OPEC原油生产国用新技术和产量的持续增长来应对高油价,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至25-35美元,国际油价步入20年低迷阶段。

3、10年“黄金期”: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经济体的高速发展,其对原油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油价迎来10年“黄金期”,并于2008年7月达到历史峰值147美元/桶。

4、2014-2016年油价下跌:伊朗禁运解除:15年伊朗禁运解除后,其大量抛售浮仓。

5、2017显著反弹的逻辑:世界经济对原油需求减少,而本轮油价下跌反而刺激了OECD对原油的需求,且亚太地区对原油消费拉动依然强劲。

百度百科—石油

美元贬值对原油价格有什么影响?

2003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转降为升,结束了持续下降的局面,特别是2003年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进入2004年以后,由于全国农产品欠收和投资过快增长导致价格总水平快速攀升,从而导致和百姓对价格变化的密切关注,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哪些新的特点?“十五”期间价格起伏对我区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引起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区城镇居民生活存在什么问题?应取什么措施?本文将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期对职能部门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区价格形势,如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

综合起来看,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过程,也就是货币价格持续下降或货币贬值的过程。该定义包括两个主要特征:(1)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不是价格总水平一时或短期的上升,其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普遍上升,而非个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

我国现在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变动程度的指标,其调查内容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品项目和服务项目,可以全面反映市场因素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另外,这个指标已为国际上所认可,具有较高的国际可比性。

2003年以来,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急剧扩张,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出现供给瓶颈,价格快速攀升。加上10月份以后,食品价格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遍大幅上涨,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全面上涨。这与上世纪80、90年代以部分生产资料和粮食价格快速上涨为前兆的两次严重通货膨胀极为相似。而这两次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人们仍然记忆忧新。社会各界、部门对价格上涨密切关注,有些甚至产生疑虑,那么,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与前两次的区别是什么?

1、本轮通货膨胀是逐渐由低到高发展的

我区市场价格从2002年年底启动上涨,2002年昌平卫星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期比为98%,2002年10月份是98.5%,11月份是98.4%,12月份是99.6%,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到了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由负转正,1月份是100.9%,2月份是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为101.3%,呈小幅走高的态势。2004年则进入加速上涨阶段,从上游商品(指生产领域)到下游商品(指消费领域)的各个价格指数看,出现全面上涨的局面。2004年昌平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4.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今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而居民消费价格则上涨了1.4%。与前两次严重通货膨胀相比,本次通货膨胀是比较温和的,80、90年代两次通货膨胀物价指数上涨26.7%和24.1%,创下了建国以来的最高记录。

2、本轮通货膨胀是温和性的

一方面从通货膨胀程度区分标准看,在发达国家一般将低于3%物价上涨界定为温和性通货膨胀,对经济正常运行危害不大。而象我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温和通货膨胀的上限国际上一般定为5%左右;另一方面与我国前几次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相比,本次通货膨胀程度要温和的多。

从反映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看,2003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2004年也只上涨了2.5%。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变动外,涨幅就更小了。从各月价格同比涨幅看,尽管这两年连续上涨,但没有超过3%,也没有出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并在进入2005年以后出现了涨幅下降的趋势,今年上半年,昌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所以,到目前为止,本轮价格上涨还属于温和性的通货膨胀。

3、本轮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动特征

从上游到下游不同环节的价格上涨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高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价格上涨又高于最终产品,而且上涨启动时间依此滞后1~2个月。2004年我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14.2%,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的4.3%,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4.3%涨幅又高于居民消费价格的2.5%。

各环节价格指数内部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2004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了6.8%,影响了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4.6个百分点,而同期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则下降了0.6%,其中,耐用消费品类下降了6.5%。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只有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五大类上涨,且涨幅最高的食品类上涨5.9%,而其它三大类则持续下降。

4、本轮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动特征。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食价格和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影响,我区上、下游产品价格变动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

我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从2003年开始上涨,一季度上涨1.9%,由于当时国际原油价格的迅速上涨,致使2003年一季度我区的工业品价格出现了一个加速上涨的过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逐渐走稳,工业品价格涨幅趋于平缓。但由于2003年底国际原油市场和钢材价格的波澜再起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工业品价格涨幅迅速扩大,呈现出2004年上半年逐月递增,后两个月趋缓的格局。后两个月工业品价格涨幅逐月小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投资增速趋缓,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钢材、有色金属价格趋于稳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从2003年年初开始由负转正后,居民消费价格一直小幅上扬,但2003年四季度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后,一直到2004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呈逐月加速上涨的态势,此后随着粮价冲高回落,价格涨幅也逐渐趋缓。从引起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看,2004年上半年以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粮食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引起肉禽蛋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此后,尽管水电、燃料、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新动力,但由于食品价格涨幅迅速趋缓,致使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从2004年的2.5%迅速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4%。

二、价格上涨对我区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1、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游商品价格上涨能否传导到下游,主要取决于商品的供求状况、供求弹性和产业链条的长短。一般地说,供求弹性小和供求衔接较好的产业,其传导效应应比较明显。相反,在供过于求或供求弹性大的领域,上游对下游的价格传导只有通过更为漫长的供求关系的变动来实现。而北京乃至全国目前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其传导过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如2004年,北京乃至昌平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2%,一直在高位运行,致使2004年前8个月主要耐用消费品价格降幅呈逐月缩小的趋势,表现出了一定的传导性特征。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进入三季度后,这种趋势就停止了。

2003年以来,我区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居民消费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现象,很明显,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2、企业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

农产品价格传导既快又充分,其供给缺乏弹性。近年来全国农产品欠收,存在供给缺口,决定了以农产品为起点的价格传导效应十分明显。2004年昌平区粮食价格上涨21.3%,引起食品价格上涨5.9%,进而拉动了整个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0.4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品价格传导既慢又不充分。企业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工业出厂产品价格涨幅大大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极大的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无疑造成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困难;对农民而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冲减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对居民而言,价格上涨则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3、部分居民生活陷于贫困

2004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同比上升2.5%,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九五”末期的2000年相比上升了3.8%,预计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4年上涨1.5%左右,比2000年上涨5.4%,而食品价格预计比2000年上涨11.8%。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粮食、油脂、肉禽蛋食品,自然加大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出来。

据我区居民家庭住户调查统计,2004年昌平城镇居民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271.4元,用于食品消费支出2182.7元,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50.1%,尚处于勉强度日阶段,而5%的最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0.2%,生活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据我区低保调查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低保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元,月人均371元,仅为昌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7%。随着昌平“十五”期间物价的上涨,尤其是食品、教育、医疗保健、水电燃汽价格的上涨,使我区低收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三、物价上涨的原因

1、新一轮经济增长客观上带来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2003年以来,昌平和北京市一样国民经济重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而新的一轮经济增长给价格上涨带来了压力,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看出,经济的高增长一般会拉动价格的较快上升,而且滞后影响较为严重。

2、供给瓶颈制约引起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

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初步形成的国家,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面,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在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部门不堪重负,形成了新的“瓶颈”制约,从而引起了这些领域价格水平的迅速上涨,并最终推动全社会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于农业生产的忽视,导致粮食供给缺口,近年来出现了房地产热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粮食播种面积逐年下降,再加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导致粮食产量逐年下降,而同时种粮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供求缺口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本轮粮价的爆涨。

四、我区居民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水平偏低

2004年昌平区共有从业人员18.8万人,其中:中央单位1.5万人,市属单位4.8万人,区属单位5.8万人,无主管单位6.6万人,除中央单位和市属单位6.3万人外,区属单位和无主管单位从业人员共12.5万人,占昌平从业人员总数的66.5%,这部分人员2004年人均工资15512元,月人均工资1293元,低于全区平均工资17.5%,而正是这部分人员构成昌平区城镇居民从业人员的主体,这些人员主要分布在昌平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业等行业。

2004年北京市平均工资为28348元,昌平区为18796元,低于全市平均工资的33.7%,说明昌平的工资整体水平偏低。

2、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2004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9元,其中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0.7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1.4倍。而20%低收入户人均收入为4271.4元,仅为全区平均数的34.8%,高低收入户之比6.9:1,2000年我区高低收入户之比4.3:1,“十五”期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了。

3、低收入家庭生活贫困

2004年昌平区20%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271.4元,其中食品支出2182.7元,恩格尔系数为50.1%,尚处于勉强度日阶段。5%的城镇居民家庭家庭陷入贫困。

五、 建议

1、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促进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强信心,减少过度储蓄,扩张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我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应增加在岗职工收入,以支撑居民收入的增加,应实行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优先的政策,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

和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弱势群体,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发放低保补助费是一个方面,同时应注意解决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着力解决由于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存在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使之尽快脱贫。

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更新消费观念

的经济管理部门应从研究生产和供给,转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产经营单位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目前,我区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还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原油储量增长

总的来讲,美元贬值会从三个方面会促成原油价格的上涨:

一是美元贬值会让原油生产国或者输出国的购买力下降。原油价格以美元标价,原油生产国出售原油获得美元,再用美元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购买世界另外国家的商品,由于美元贬值,原油生产国的购买力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国为弥补购买力受损有提价的需求;

二是美元贬值会使的一些石油购买国家如欧洲、日本的购买力上升,因为用欧元、日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变得相对便宜;而美元贬值对美国以及其他和美元汇率绑定国家的原油购买力没有影响,所以从全球市场上来看,美元贬值,会提振全球原油的需求;

三是美元贬值本身对应的就是全球经济的向好,特别是过去10年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处于旺盛状态,原油价格有上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原油美元价格的上涨,石油输出国拥有更多的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时,需要换成欧元、日元等其他国家货币,这对其他国家货币也是一种提振,会进一步促成美元的贬值。这种状态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关键,是其他因素会首先阻止美元的贬值,如美国为抑制通胀而连续加息从而拉开和其他货币的息差,吸引货币回流,美元走强,或者全球爆发某种危机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从而选择美元或美元资产进行避险。这种情况的发生会打断原油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的趋势。

其他触发油价暴涨暴跌的因素:回顾自上世纪70年代欧佩克成立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各个阶段,大幅度的石油价格拐点往往由于战争、天气或者政治所触发,这也是导致油价扑朔迷离难以预测的重要原因。

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第一个突发性因素是战争。对比70年代末的两伊战争和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后者短期内导致了油价的暴涨,但随后欧佩克大幅度增产弥补了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这说明欧佩克对国际油价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

第二个因素是供需矛盾的加剧。2003-2004年油价走高的根本因素是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经济全面增长。尽管同时伊拉克局势、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罢工,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产油国备用产能的下降对油价上涨都有影响,但这在长时间的油价上行通道上只体现为短期的脉冲,最主要原因仍是石油供应从过去近10年的整体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转变。而2001年“9.11”后导致航空、运输和旅游业的低迷导致的油价下跌从反面正面了经济基本面对油价的影响力。

现货原油行情趋势怎么看的

3.1.2.1 新增可储量

20世纪20年代之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油田;20世纪20年代之后,俄克拉何马州、得克萨斯州陆续发现了大油田(图3.3),如1928年发现的俄克拉何马城油田,1930年发现的东得克萨斯油田,以及1937年发现的Wasson油田和Slaughter油田。但是由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油价甚至一度跌至1美圆以下,勘探活动锐减,新增可储量急剧下滑。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原油新增可储量跌至最低点,仅为0.12亿吨,只相当于经济危机之前1929年新增可储量的2.74%。在经济危机之后,石油工业也开始复苏,新增可储量不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在1937年达到历史第二高峰。1967年,美国发现了国内最大的油田——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到10年,美国原油剩余储量达到最高峰,同时也是美国新增可储量的最高峰。10年获得的新增可储量达到17.31亿吨。但随后陆上发现的大型油田越来越少,仅在阿拉斯加有所发现。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开始重视海上油气的开发,70年代以后在海上发现了许多大型的油田,特别是80年代以后在墨西哥湾的联邦海域陆续发现了King/Horn、Mars-URSA、Kepler、Atlantis、Thunder Horse、Mad Dog、Holstein、Tihiti等储量较大的油田。

图3.3 全美原油新增可储量历史与大油田发现

注:本图所标明的油田均为2004年的剩余探明储量在全美排名前50位的油田。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在2004年的报告中列出了全美100个原油剩余探明储量最大的油田[28]。这些油田中,1980年以后发现的大油田有34个,其中有22个位于美国本土48州的外大陆架,10个大油田位于阿拉斯加,本土48州陆上则只发现了2个大油田。

从美国本土48州来看,新增可储量也经历了增长—高峰—衰减的阶段。1919年,本土48州的新增可储量首次超过1亿吨,1925年超过2亿吨,1927年超过3亿吨,1929年超过4亿吨。到1951年,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达到高峰,当年新增可储量6.02亿吨(图3.4)。如果不计入深水区域对近20年原油储量增长的贡献,本土48州的陆上和浅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在1951年的高峰之后开始递减的趋势更为明显。11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降至3.16亿吨,之后新增可储量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美国在1981之后已经不再对油价进行管制,1986年之前的高油价刺激了新增可储量回升,但这仍无法阻止新增可储量递减的趋势。到2004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新增可储量已降至1.43亿吨。11~2004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年均递减速度为1.6%。

从美国本土48州原油新增可储量的区域构成情况来看,1989年深水区域的原油新增可储量已经占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的8.8%,到1993年,这个比例达到22.5%。从1993~2003年,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平均占本土48州的24%,其中以2000和2001年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分别达到40.3%和69.4%。

图3.4 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区域构成

3.1.2.2 探明率

探明率的概念可分为年度探明率和累计探明率。年度探明率是指当年的新增可储量占总可量的百分比;累计探明率则指累计可储量(到某一年的剩余可储量与累计产量之和)占总可量的百分比。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1995年发布的《石油评价》,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原油可量333.4亿吨[78];阿拉斯加原油可量53.27亿吨。在USGS于2000年发布的《世界石油评价》中,将美国全国的原油可量调整为494亿吨。

将可量与3.1.2.1 小节中提到的年度新增可储量结合,可分别得到全美和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年度探明率(图3.5、图3.6)。年度探明率的变化趋势与年度新增可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全美原油年度探明率峰值为10年的3.5%,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年度探明率峰值为1951年的1.81%。

图3.5 美国原油年度探明率

图3.6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年度探明率

3.1.2.3 新增可储量构成

原油新增可储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发现的原油储量,它包括:发现新油田、老油田扩边,以及老油田中发现新油藏三种方式带来的储量增长;新增可储量的另一部分是通过对已发现油田或油藏进行重新评价,对以前评价得到的储量进行复算和调整所得到的新增可储量[79,80]。

从1946~2004年美国全国的新增可储量构成来看,如果以10年阿拉斯加现引起的储量增长高峰为分界,1946~10年,老油田扩边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占总新增可储量的39.72%,年均1.75亿吨;新发现油田和老油田中发现新油藏分别占17.99%和6.80%,这三项由于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之和约占总新增可储量的64.51%(图3.7,图3.8)。因此,10年之前的储量增长以新发现的原油储量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并且在石油危机中实行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美国的原油新增可储量有所降低。虽然从1981年起,解除油价控制,但是美国原油储量的增长对老油田的依赖程度加大,11~2004年间,通过复算与调整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占了美国总新增可储量的57.53%,比1946~10年的比例上升了22%(图3.9)。由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虽然仍然占有42.47%的比例,但其中80年代之后的新发现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湾深水区域。

图3.7 美国原油新增可储量构成

美国本土48州1946~2004年的新增可储量构成见图3.10。从图3.10中可以发现三类由新发现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在经历了1951年的增长高峰后大体上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到11年,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降至3.16亿吨,比前5年(1966~10年)的平均水平(3.69亿吨)降低了14.4%。如果以11年作为储量增长的转折点,那么1946~10年间,美国本土48州的老油田扩边带来的新增可储量为年均1.75亿吨,它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5%。三类由新发现带来的新增可储量之和占总新增可储量的59.68%(图3.11)。11~2004年间,复算和调整在新增可储量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54.52%(图3.12)。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中包含了墨西哥湾深水区的贡献。进入90年代后,墨西哥湾深水区域的贡献逐渐增加,特别是2000~2003年间,墨西哥湾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占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的47.6%。

图3.8 1946~10年美国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9 11~2004年美国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10 1946~2004年美国本土48州原油新增可储量构成

图3.11 1946~10年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12 11~2004年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总之,无论从新增可储量的增长历史,还是从新增可储量的构成情况来看,美国新增可储量已经处于递减阶段,现越来越少,储量增长对老油田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这个趋势在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原油 美元 黄金 利率 外汇 关系联系(期货)

一.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可储量约为12007亿桶,20年间增加了4303亿桶,增长了55.8%。虽然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已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年,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以来,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opec产量激增,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急剧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桶/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90%,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纪之交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得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二.影响石油价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价值相对现在开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

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黄金、美元与石油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三者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这三者也是世界经济“晴雨表”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多数投资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少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表象,并不十分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缘由。笔者这里试图深入分析黄金、美元、原油三者之间关系的由来,以便帮助投资者对全球宏观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把握。

一、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黄金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因此,黄金与美元呈现很大的负相关性。

首先,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黄金价格的变化。从黄金的需求方面来看,由于黄金是用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使用其他货币购买黄金时,等量资金可以买到更多的黄金,从而刺激需求,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金价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对于使用其它货币的投资者来说,金价变贵了,这样就抑制了消费,导致金价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代表着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说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增强,从而增加对美元的持有,相对而言减少对黄金的持有,从而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反之,美元贬值则导致美元价格上升。例如: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这段时期由于其它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投资黄金,投资者大规模地撤出黄金市场导致黄金价格经历了连续20年的下挫。而进入2001年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美元兑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迅速下跌,投资者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开始重新回到黄金市场,使黄金的走势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点。2002年以来,美国经济虽然逐步走出衰退的阴霾,但受到伊拉克战争等负面影响仍使得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2003年海外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尽管美联储试图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来削减贸易赤字,但这种方法似乎并不奏效,美元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大量资金外流到欧洲和其它市场。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更是将美国金融危机推向了高潮,美元加速贬值,黄金投资的规模也出现创纪录的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的,从短期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如2005年便出现了美元与黄金同步上涨的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一体化进程由于法国公投的失败而面临崩溃的危机,欧洲经济一直徘徊不前,英国经济发展出现停滞和倒退,原本应该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欧洲央行由于美元与欧元利差拉大的羁绊而左右为难,只能勉强维持现行利息水平,英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调低利率,欧元和英镑因此而受到市场抛售,投资者短期内只能重新回到美元和黄金市场寻求避险,推动了美元和黄金的同步走高。

二、黄金与石油的正相关关系

黄金与石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通常是正向变动的。石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上升,石油价格下跌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下跌。

首先,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美国资产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美元升跌,从而引起黄金价格的涨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当油价连续飙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即调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高油价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通胀预期逐步升温,继而推升黄金价格。

在黄金、石油、美元这三者的关系里,黄金价格主要是用美元来计价,石油也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初,二战后搭建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双双脱离了与美元的固定兑换比例,出现了价格大幅飙升的走势。三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有所制衡,在彼此波动之中隐藏着相对的稳定,在表面稳定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变动。从中长期来看,黄金与原油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大小幅度有所区别。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黄金与石油按美元计价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黄金平均价格约为300美元/盎司,石油的平均价格为20美元/桶左右。黄金与石油的兑换关系平均为1盎司黄金兑换约16桶石油。这一比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1盎司黄金兑换约30桶原油。不过,随后原油由于供应紧张,价格大幅攀升,同期黄金却出现相对滞涨,截至目前,1盎司黄金仅能兑换约12桶石油的水平。从目前石油与黄金的兑换比例来看,黄金价格依然有上升空间。

三、美元与石油的负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依赖石油和美元两大支柱,其依赖美元的铸币权和美元在国际结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掌握了美元定价权;又通过超强的军事力量,将全球近70%的石油及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置于其直接影响和控制之下,从而控制了全球石油供应,掌握了石油的价格。长期来说,当美元贬值时,石油价格上涨;而美元趋硬时,石油价格呈下降趋势。

四、从三者关系看黄金价格走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黄金、石油与美元这三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金由牛市转为熊市尚言之过早,这是因为:

首先,由于的稀缺性,黄金非可再生,供给的增加呈下降态势,而需求却不断攀升,价格必然不断上升。

其次,由于石油与黄金价格的同向变动关系,世界经济对石油的耗费量日益扩大,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黄金价格同方向变动;另外,从历史上黄金与石油的兑换关系来看,目前每盎司黄金兑换石油桶数较低,黄金价格应该有上升空间。

最后,尽管近期美元出现反弹,甚至有投行认为美元或将逆转持续多年的弱势格局,但美元的反弹是建立在次贷危机扩散到欧洲的基础之上,美国经济无论是次贷危机的源头—房地产市场,抑或是金融市场,都并未出现明显转机,滞胀以及双赤字是摆在美元反弹头上的一把利剑。目前的市场环境与2005年相似,欧元区经济陷入困境,美元尽管基本面较差,不排除投资者在抛售欧元的情况下,回到美元和黄金市场寻求避险推动美元和黄金同步走高。

详情咨询扣扣

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价值相对现在开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